弃儿孤城正式版作为一款聚焦末日阵营冲突的文字题材生存手游,以强叙事驱动、选择决定命运为核心,用细腻的文字描绘出旧历末日下地上城利己派与地下城平等派的残酷对立。玩家以基地游戏首位女性胜利者的特殊身份潜入地上城,在文字对话与关键抉择中推动剧情、撬动权力格局,既保留了文字游戏的沉浸感,又通过阵营博弈角色羁绊等设计,让末日生存不仅是活下去,更是为信念而战。
旧历120年:末日与希望
世界崩塌后,人类建立集中城作为最后净土,此时利己派与平等派虽有分歧,但仍维持表面共存——这一阶段的短暂和平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游戏中可通过地下城历史档案道具解锁当时的新闻报道、居民日记,还原两派最初的理念碰撞,如卢氏集团提议优先供应科研人员物资,平等派组织游行抗议。
旧历129年:集中城崩溃
9年矛盾积累后,集中城秩序瓦解,利己派迅速抢占地上资源建立地上城,将平等派驱至地下——这一转折并非偶然,游戏通过NPC对话透露关键细节:地上城的防御工事早就在和平期秘密修建,卢氏集团的‘基地游戏’从一开始就是筛选‘顺从者’的工具,揭露利己派的预谋,强化玩家推翻不公的动机。
旧历140年:玩家的登场
历经11年战争,地下城平等派濒临绝境,玩家作为基地游戏首位女性胜利者,打破了此前仅男性可获胜的潜规则,成为地下城潜入地上城的唯一希望——这一身份自带特殊性:地上城居民对女性胜利者既好奇又警惕,部分利己派角色会因性别偏见轻视玩家,提供可利用的漏洞,也有平等派潜伏者因同类身份主动伸出援手,身份设定让剧情互动更具张力。
利己派的合理性
地上城领袖卢泽明的台词末日里,资源只够强者活下去——我让科研人员优先获得物资,是为了研发对抗辐射的疫苗,这难道错了?,让玩家思考集体利益与个体平等的矛盾;部分利己派角色,如地上城医生陈默原本是平等派,因地下城缺医少药,看着亲人病死才转向利己派,其挣扎的过往让阵营对立更具人性温度。
平等派的理想与现实
地下城并非绝对正义:部分平等派为了生存,会抢夺其他幸存者的物资;玩家在地下城的回忆剧情中,会遇到是否将仅有的食物分给老弱的选择——这些细节打破平等即完美的刻板印象,让玩家在坚守理念与残酷生存间陷入两难,深化末日题材的深度。
对话即战场
游戏全程以文字对话推动剧情,玩家与NPC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信息战:与地上城卫兵对话时,选择假装顺从可获取地上城巡逻时间,选择强硬反驳则会触发战斗,需消耗伪装道具逃脱;与潜伏者接头时,需通过暗号验证,如回答基地游戏的胜利者编号地下城的暗语,答错会暴露身份,直接进入坏结局。
信息收集与线索拼接
剧情中隐藏大量关键信息,需通过对话选项、道具解析解锁:例如在地上城图书馆找到卢氏集团的秘密账本,可发现地上城资源足以供应地下城,但被高层私藏;与科研人员对话时,选择询问疫苗研发进度,可得知疫苗已成功,但仅供应地上城权贵——这些信息不仅是剧情补完,更是后续策反中立角色制定反抗计划的关键依据。
即时反馈与隐性伏笔
新手引导中新闻播报后的第一个选择——对卢氏集团的态度:认可/质疑/中立,看似只是简单的立场表达,实则影响后续互动:选择认可,初期会获得地上城居民的好感,容易获取物资,但后期平等派潜伏者会拒绝信任;选择质疑,平等派会快速接纳,但地上城会加强对玩家的监控;选择中立,则需要通过更多后续选择站队,容错率低但可解锁第三方结局,既不帮平等派也不帮利己派,建立独立势力。
关键决策点:阵营走向的分叉口
游戏设置12个关键决策点,直接决定剧情大方向:例如是否将地上城疫苗配方偷给地下城——偷则平等派实力增强,但会导致地上城爆发瘟疫,大量NPC死亡;不偷则地上城权贵继续垄断疫苗,但玩家可获得卢氏集团的信任,潜入高层;甚至是否杀死背叛平等派的角色,也会影响结局的道德评分,评分高解锁救赎结局,评分低解锁复仇结局。
软件评论
网友评论